English | 中文
腾讯Kona Crypto包含三个Java Security Provider,包括KonaCrypto
,KonaCrypto-Native
和KonaCrypto-NativeOneShot
。它们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实现了如下的国密基础算法:
- SM2,它是一个基于椭圆曲线(ECC)的公钥加密算法,在实现该算法时遵循了如下的国家标准:
- GB/T 32918.1-2016 第1部分:总则
- GB/T 32918.2-2016 第2部分:数字签名
- GB/T 32918.3-2016 第3部分:密钥交换协议
- GB/T 32918.4-2016 第4部分:公钥加密算法
- GB/T 32918.5-2017 第5部分:参数定义
- SM3,它是一个密码学安全的哈希算法,在实现该算法时遵循了如下的国家标准:
- GB/T 32905-2016 SM3密码杂凑算法
- SM4,它是一个分组加密算法,在实现该算法时遵循了如下的国家标准:
- GB/T 32907-2016 SM4分组密码算法
为了提供上述特性,这些Provider基于JDK标准的Java Cryptography Architecture (JCA)框架,实现了JDK定义的KeyPairGeneratorSpi,SignatureSpi,CipherSpi,MessageDigestSpi,MacSpi和KeyAgreementSpi等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 (SPI)。
目前提供了纯Java语言实现的KonaCrypto
Provider,以及基于JNI与OpenSSL实现的KonaCrypto-Native
和KonaCrypto-NativeOneShot
Provider。后两者仅支持Linux x86_64/aarch64
平台。本项目默认使用的OpenSSL版本为3.4.0,但可以支持3.0及之后的版本。
KonaCrypto-Native
和KonaCrypto-NativeOneShot
的主要区别:
KonaCrypto-Native
基于PhantomReference
自动地管理JNI本地内存,会复用OpenSSL本地上下文,这会提高计算性能。但过多的创建算法实例,如Cipher
,会增大GC的开销,GC时间会显著增长。KonaCrypto-NativeOneShot
不会自动地管理JNI本地,应用程序需要确保调用最终操作,如Cipher::doFinal
,去释放内存。而且它不会复用OpenSSL本地上下文,计算性能可能会低一些。但该Provider几乎不会增加GC的开销,GC时长与纯Java实现的GC时长相当。
可以使用系统属性com.tencent.kona.openssl.crypto.lib.path
去指定使用其他的OpenSSL crypto库文件(libcrypto.so
),该系统属性的值是一个本地绝对路径。
应用程序使用KonaCrypto
,KonaCrypto-Native
和KonaCrypto-NativeOneShot
的方法基本相同,所以本文仅以KonaCrypto
为例来描述用法。
由于KonaCrypto
是基于JCA框架的,所以在使用风格上,与其它的JCA实现(如JDK自带的SunJCE和SunEC)是一样的。正常地,应用程序并不需要直接访问KonaCrypto
中的算法实现类,而是通过相关的JDK API去调用指定算法的实现。了解JCA的设计原理与代码风格,对于应用KonaCrypto
是非常有帮助的,请阅读官方的[参考指南]。
在使用KonaCrypto
中的任何特性之前,必须要加载KonaCryptoProvider
,
Security.addProvider(new KonaCryptoProvider());
上面的方法会将这个Provider加到整个Provider列表的最后一位,其优先级则为最低。如有必要,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将它们插入到Provider列表的指定位置,
Security.insertProviderAt(new KonaCryptoProvider(), position);
position的值越小,代表的优先级越高,最小可为1。然而,并不推荐提升该Provider的优先级,故推荐使用Security.addProvider
。
生成SM2密钥对与生成JDK自带的其它算法(如EC)密钥对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,仅需要调用标准的JDK API就可以了。KonaCrypto
提供了两个KeyPairGenerator
实现去生成SM2密钥对:
- JDK自带的
ECKeyPairGenerator
。它生成的密钥对中,私钥格式为PKCS#8
,公钥格式为X.509
。 - 新引入的
SM2KeyPairGenerator
。它生成的密钥对中,私钥和公钥格式均为RAW
。私钥长度为32字节。公钥为长度为65字节,格式为04||x||y
,其中04
表示非压缩格式,x
和y
分别为该公钥点在椭圆曲线上的仿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值。
创建使用ECKeyPairGenerator
的KeyPairGenerator
实例。
KeyPairGenerator keyPairGenerator = KeyPairGenerator.getInstance("EC);
keyPairGenerator.initialize(spec);
其中,spec
可以为SM2ParameterSpec
(使用SM2ParameterSpec.instance()
创建它的实例)或者是ECGenParameterSpec
(使用new ECGenParameterSpec("curveSM2")
创建它的实例)。
若创建使用SM2KeyPairGenerator
的KeyPairGenerator
实例,则代码如下。
KeyPairGenerator keyPairGenerator = KeyPairGenerator.getInstance("SM2);
生成密钥对。
KeyPair keyPair = keyPairGenerator.generateKeyPair();
ECPublicKey publicKey = (ECPublicKey) keyPair.getPublic();
ECPrivateKey privateKey = (ECPrivateKey) keyPair.getPrivate();
关于密钥对生成器API的更详细用法,请参考KeyPairGenerator的官方文档。
一般情况下,在签名和加密操作中,都是使用已有的密钥对,并不需要临时生成。所以需要像下面那样,读取公钥与私钥数据,分别生成PublicKey和PrivateKey对象。
byte[] encodedPublicKey = <编码形式的公钥>;
byte[] encodedPrivateKey = <编码形式的私钥>;
KeyFactory keyFactory = KeyFactory.getInstance("SM2");
SM2PublicKeySpec publicKeySpec = new SM2PublicKeySpec(encodedPublicKey);
PublicKey publicKey = keyFactory.generatePublic(publicKeySpec);
SM2PrivateKeySpec privateKeySpec = new SM2PrivateKeySpec(encodedPrivateKey);
PrivateKey privateKey = keyFactory.generatePrivate(privateKeySpec);
使用SM2签名算法与使用JDK自带的其它签名算法(如ECDSA)的方式是非常相似的,但在参数设置上需要使用自定义API。
创建Signature实例。
Signature signature = Signature.getInstance("SM2);
使用私钥进行初始化,以准备进行签名操作。
signature.initSign(privateKey);
上面使用的是一种简约的初始化方式,它会使用默认的SM2 ID,即1234567812345678
。它还会使用私钥去计算出公钥,因为根据规范,公钥也要参与签名值的计算过程,这是与国际签名算法(如ECDSA)的一个重大不同点。但计算公钥会有一定的开销,对性能会有负面影响。
如果要使用非默认ID,或者不希望额外地计算公钥,则在初始化时之前需要额外设置一个定制的AlgorithmParameterSpec实例,即SM2SignatureParameterSpec。
byte[] altID = <定制化的ID>;
ECPublicKey publicKey = <公钥>;
SM2SignatureParameterSpec paramSpec = new SM2SignatureParameterSpec(altID, publicKey);
signature.setParameter(paramSpec);
signature.initSign(privateKey);
参数设置与初始化完成之后,就可以传入被签名的消息数据了。
byte[] message = <被签名的消息数据>;
signature.update(message);
生成签名值。
byte[] sign = signature.sign();
SM2签名值使用ASN.1格式进行编码,其长度在71到73字节之间。
使用公钥进行初始化,以准备进行验签操作。
signature.initVerify(publicKey);
传入被签名的消息数据。
byte[] message = <被签名的消息数据>;
signature.update(message);
再传入已生成的签名值进行验证,
boolean verified = signature.verify(sign);
如果验证成功,返回true,否则返回false。
必须要注意的是,私钥用于签名,公钥用于验签。关于签名算法API的更详细用法,请参考Signature的官方文档。
出于性能考虑,与其它的非对称加密算法(如RSA和EC)相同,SM2加密算法一般只用于加密少量的关键性数据。
创建Cipher实例,
Cipher cipher = Cipher.getInstance("SM2");
使用公钥对Cipher进行初始化,指定其使用加密模式。
cipher.init(Cipher.ENCRYPT_MODE, publicKey);
传入消息数据生成密文。
byte[] message = <被加密的消息数据>;
byte[] ciphertext = cipher.doFinal(message);
使用私钥对Cipher进行初始化,指定其使用解密模式。
cipher.init(Cipher.DECRYPT_MODE, privateKey);
传入密文生成明文。
byte[] cleartext = cipher.doFinal(ciphertext);
必须要注意的是,公钥用于加密,私钥用于解密。关于加密算法API的更详细用法,请参考Cipher的官方文档。
使用SM3算法与使用JDK自带的其它哈希算法(如SHA-256)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,仅需要调用JDK API就可以生成消息摘要(哈希值)。
创建MessageDigest实例。
MessageDigest md = MessageDigest.getInstance("SM3");
可以一次性输入全部消息数据,然后生成消息摘要。
byte[] message = <消息数据>;
byte[] digest = md.digest(message);
也可以分多次传递消息数据的片断,最后再生成消息摘要。
byte[] messageSegment1 = <消息数据片断1>;
byte[] messageSegment2 = <消息数据片断2>;
// 多次传入消息数据片断
md.update(messageSegment1);
md.update(messageSegment2);
// 最后再生成消息摘要
byte[] digest = md.digest();
关于消息摘要算法API的更详细用法,请参考MessageDigest的官方文档。
使用HmacSM3算法与使用JDK自带的其它消息验证码算法(如HmacSHA256)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,仅需要调用JDK API就可以生成消息验证码。
准备密钥,其长度为16字节。
byte[] key = <密钥>;
SecretKey secretKey = new SecretKeySpec(key, "SM4");
创建Mac实例。
Mac hmac = Mac.getInstance("HmacSM3");
使用密钥对Mac进行初始化。
hmac.init(secretKey);
一次性传入消息数据,并生成消息验证码,其长度固定为32字节。
byte[] message = <消息>;
byte[] mac = hmac.doFinal(message);
还可以分多次传入消息数据的片断,最后再生成消息验证码,
byte[] messageSegment1 = <消息数据片断1>;
byte[] messageSegment2 = <消息数据片断2>;
// 多次传入消息数据片断
hmac.update(messageSegment1);
hmac.update(messageSegment2);
// 最后再生成消息验证码
byte[] mac = hmac.doFinal();
关于消息验证码算法API的更详细用法,请参考Mac的官方文档。
使用SM4算法与使用JDK自带的其它分组加密算法(如AES)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,仅需要调用JDK API就可以进行SM4加密和解密操作。KonaCrypto
支持了SM4的四种分组操作模式,包括CBC,CTR,ECB和GCM,同时还支持了PKCS#7填充规范。
准备密钥,其长度为16字节。
byte[] key = <密钥>;
SecretKey secretKey = new SecretKeySpec(key, "SM4");
创建Cipher实例。
Cipher cipher = Cipher.getInstance(transformation);
其中的transformation是一个由算法名,分组操作模式和填充规范这三个部分拼接而成的参数组合,各个参数部分之间使用/
分隔。
支持如下的参数组合:
- SM4/CBC/NoPadding:使用CBC分组操作模式,不使用填充。明文或密文的长度必须是16字节的整数倍。
- SM4/CBC/PKCS7Padding:使用CBC分组操作模式,且使用PKCS#7填充。明文或密文的长度可以不是16字节的整数倍。
- SM4/CTR/NoPadding:使用CTR分组操作模式,不使用填充。明文或密文的长度可以不是16字节的整数倍。
- SM4/ECB/NoPadding:使用ECB分组操作模式,不使用填充。明文或密文的长度必须是16字节的整数倍。
- SM4/ECB/PKCS7Padding:使用ECB分组操作模式,且使用PKCS#7填充。明文或密文的长度可以不是16字节的整数倍。
- SM4/GCM/NoPadding:使用GCM分组操作模式,不使用填充。明文或密文的长度可以不是16字节的整数倍。
构建算法参数。
AlgorithmParameterSpec paramSpec = <算法参数实现类>;
不同的操作模式需要不同类型的算法参数实现类,
- CBC和CTR模式需要IvParameterSpec,创建它的实例时需要一个16字节长度的初始化向量(IV)。
- GCM模式需要GCMParameterSpec,创建它的实例时需要指定tag长度为128比特,并使用一个12字节长度的初始化向量(IV)。
使用密钥和算法参数对Cipher进行初始化,指定其使用加密模式。
cipher.init(Cipher.ENCRYPT_MODE, secretKey, paramSpec);
一次性传入全部的消息数据,并生成密文。
byte[] ciphertext = cipher.doFinal(message);
使用密钥和算法参数对Cipher进行初始化,指定使用解密模式。
cipher.init(Cipher.DECRYPT_MODE, secretKey);
一次性传入全部密文数据,并生成明文。
byte[] cleartext = cipher.doFinal(ciphertext);
另外,还可以分多次传入明文/密文片断,则分多次的获取对应的密文/明文片断,
byte[] input1 = <明文/密文片断1>;
byte[] input2 = <明文/密文片断2>;
// 多次传入明文/密文片断,并多次生成密文/明文片断
byte[] output1 = cipher.update(input1);
byte[] output2 = cipher.update(input2);
// 生成最后部分的密文/明文片断
byte[] outputFinal = cipher.doFinal();
关于加密算法API的更详细用法,请参考Cipher的官方文档。